调查显示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近六成 这四点是主要诱因
近视!近视!
近年来,我国青少年近视问题呈现高发性、低龄化、重度化趋势。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,2018年,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.6%。2020年,教育部公布的青少年视力调查数据显示,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由于观看电子屏幕时间增长、户外运动时间减少,与2019年相比,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.7%,其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增加了15.2%。世界范围内,近视也是青少年最常见的眼科疾病,根据世卫组织发布的《世界视力报告》,全球共有26亿人近视,其中3.12亿是19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,东亚地区的近视发病率较高。
我国青少年近视早发、高度近视高发等问题,严重影响我国人口素质,制约教育强国、健康中国远景目标的实现。为此,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组成课题组,2020年在吉林、内蒙古、北京、浙江、上海、河南、湖南等地,分别选取省会城市、地级市、县级市的高中、初中和小学进行问卷调查,共收集有效问卷1.8万余份,对这一问题展开专项研究。
调查显示: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近六成
通过数据分析,课题组得出以下结论:
第一,总体上,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,高度近视的比例较低。调研数据显示,总体样本中有58%的中小学生近视,有3%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是否近视。近视度数方面,多数学生(58%)在300度以下,有38%在300-600度之间,有4%超过600度(高度近视)。
第二,分学段看,随着年级升高,近视比例不断增加。调研数据显示,小学、初中、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的比例分别为31.3%、64.9%、79.3%。从小学到高中,高度近视的比例从1.2%增加至7.6%。
第三,从学校位置看,中小城市学校的学生近视率高于大城市。调研数据显示,地级市学校的学生近视比例(69%)高于直辖市/省会城市学校学生(56%)。这可能是由于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医疗技术更先进、资源更丰富,学生患有近视后能得到更好的治疗。
第四,从学校类型看,民办学校学生的近视率高于公办学校。调研数据显示,民办学校的学生近视比例(74.0%)比公办学校(55.7%)高18.3个百分点。
中小学生近视主要有四大诱因
课题组分析,中小学生近视主要有四大诱因:
第一,近视的产生和防治具有长期性和累积性,不易引起重视且存在误区。
近视是一种慢性眼部疾病,视力的发展呈现为一个长期变化的过程。正是由于近视危害不易马上察觉,且可通过戴眼镜进行控制,使得社会对近视的危害不够了解、对防治近视不够重视。
近视虽是慢性病,但危害大。近视通常伴随散光、青光眼等其他症状,高度近视有眼底黄斑、视网膜脱落等多种并发症,增加学生成年后患白内障的概率,严重时会导致失明。近视除了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,还将产生持续的矫治费用,加重贫困家庭经济负担。
家长对于近视防治存在误区。在部分家长的观念中,近视是正常生理现象,通过配戴眼镜即可防治。但框架眼镜只是起到矫正作用,并没有治疗近视的效果,不合理地佩戴眼镜反而会加重近视。还有家长认为“激光手术可以一劳永逸”,但激光手术只可矫正视力,达到摘除眼镜的目的,无法根治眼底疾病,也不能降低致盲风险。此外,近视矫正手术属于医疗美容整形手术,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,这一定程度上加深了“近视不是疾病”的误解。
第二,高度学业压力致使学生用眼不科学。
目前,学业成绩仍是学生评价、升学的主要指标。在高考“指挥棒”影响下,学生从小学开始就面临激烈的教育竞争。学业压力下,学生课内外负担较重,对视力产生了严重影响。
一是课后作业时间过长,使得眼睛长时间聚焦于书本、电子设备等近距离物体。《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》要求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,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,课题组的调研数据显示,逾六成小学生和近七成初中生的作业时间超出要求。
二是学业时间挤压运动时间和睡眠时间,眼睛得不到充分调节和放松。学生长时间待在室内学习,接触自然光的机会变少。课题组的调研数据表明,78%的中小学生每天运动时间不足1小时,接触自然光的机会减少。特别是城市老城区的学校场地紧缺,制约学生户外活动。例如,上海市中心城区中小学普遍存在生均活动场地偏小的情况。73.6%的中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达标,眼部肌肉长期得不到放松,产生视疲劳,增加近视风险。
第三,校园近视防控缺乏专业医务人员指导。
为保证学生眼保健需求,需要足够数量的眼科专业医务人员作专业指导。尽管早在2014年,我国每5万人中就已经有1.13名眼科医生(2018年该数据为1.5),超过世卫组织对小康水平国家每5万人中应有1名眼科医生的要求。但面对日益增长的门急诊需求,专业医务人员无法将更多时间用于校园近视防控。《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》显示,2012—2018年,眼科医生负担不断加重,平均每位医师的门诊人次数由2714人增加至2787人。专注近视防控的眼科医生占眼科医生总数的比例不足10%。医疗资源紧张、专家资源有限,专业医务人员没有太多精力进入校园开展预防工作,校园近视防控缺乏专业指导。
而专业医务人员的缺位,给了不良商家可乘之机。目前,社会资源参与校园近视防治的动机复杂,容易对学生和家长产生误导,过度治疗。例如,研究表明,防蓝光和视疲劳与近视防控不存在直接关系,但某些医疗企业出于营利目的,夸大电子屏幕蓝光对视力的危害,以便销售“防蓝光膜”。
第四,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医学研究尚未有定论。
目前针对青少年近视的流行病学研究尚存在不足。一是遗传因素、环境因素(照明、睡眠、饮食等)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影响机制尚未完全阐明。二是研究成果与近视防治手段之间存在脱节,研究结论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有效的防治举措。
五项举措应对中小学生近视问题
课题组建议:
第一,开发眼部健康教育课程体系。
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,整合教育学、心理学、体育学、营养学、医学等多学科资源,开发与各学段相匹配的眼部健康教育课程体系。特别是抓住近视防控的关键时期,进行针对性的眼部健康教育。小升初、初中升高中、高考阶段是我国青少年近视率的3个高峰增长期。在这些高峰增长期,学生学习时间较长、看书较多、运动时间较少,需要借助系统的课程,进行针对性的眼部健康教育。
第二,推动医校合作,为校园近视防控提供专业指导。
推动医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学校共建健康校园。其中,医院承担近视科普和宣传教育工作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就近提供眼部护理服务,学校在专业医务人员指导下开展各项近视防控工作。课题组建议,首先,加强教师、家长等非专业人士的培训,使其掌握近视防治知识,帮助学生及时筛查近视症状、并进行有效干预。同时,鼓励医学专业与师范类专业的合作,在师范类专业开设视力健康管理等课程,增加师范生近视防控相关知识。其次,推动区域眼科医疗人才联合培养。以长三角、珠三角、京津冀等区域发展国家战略为推手,充分发挥北京、上海等地的医疗专家资源优势,加强中小城市基层眼科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。利用培训机制和网络支持等手段,加强专家对基层近视防控的技术指导。
第三,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,形成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中国模式。
中医在防控近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已有研究表明,针灸、耳穴、中药熏药等中医治疗方法,有助于提高裸眼视力,对青少年低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。应积极推动学校与地区中医医院结对,在校园普及中医“治未病”健康管理理念、药食同源的养生健身知识,让家长和学生正确了解中医药在防控近视中的优势和特色。学校配合中医师开具的临床处方、膳食处方、养生处方、经络按摩处方等,结合多样化的户外活动,对青少年视力进行全方位调理,为世界防治近视提供中国方案。
第四,借助科研院所力量,对近视进行更加精准的研究。
首先,深化青少年近视相关课题项目的研究。教育科研院所可与医疗卫生机构、高校组建联合课题组,加强对青少年近视机理的研究,探索近视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机制,针对易患病人群进行早期干预。用更多临床数据,支撑更有效的近视防治方案。其次,发挥智能化设备在近视研究中的作用。通过智能手环、光记录器等设备,更加精准地监测距离、睡眠时间、光照情况,监测、记录、分析学生视力状况和各类环境因素。
第五,强化学校和家庭主阵地,构建视力友好型校园环境和居家环境。
近视作为慢性病,在防治过程中必须坚持基层防控、长期防控,学校和家庭是主阵地。课题组建议,首先,引导学校构建视力友好型校园环境。建立由校长、分管校长、班主任、校医院医师、社区眼科医师、家长等构成的视力健康管理队伍,细化职责;落实“阳光体育”,优化体育课程设置,保证学生在校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;建立视力友好型教室环境,如改善室内照明条件、配备可调高度的课桌椅等;建立学生视力定期筛查制度,动态监测青少年不同时期的视力发展变化情况。此外,我国女生的学习时间高于男生、每周体育锻炼时间低于男生、近视患病率高于男生,可结合“春蕾计划”,增加针对女生的近视综合防控指导。
其次,督促家长履行近视监护责任。带头减少看电子屏幕的时间;以家庭体育为主,督促青少年参加经常性课余锻炼,特别是乒乓球、羽毛球等有助于视力发展的小球运动,形成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;改善饮食结构,摄入更多牛奶、水果、绿叶菜;增加睡眠时间,帮助青少年眼部肌肉放松,缓解视疲劳。
最后,政府提供必要的支持。各级教育部门与卫生健康、网络信息等部门加强合作,广泛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传活动,引导学生和家长科学认识近视的预防和矫正,避免被虚假广告侵袭;开发手机App、微信小程序等平台,为已接受屈光发育建档的学生提供便捷服务,方便家长及时查询孩子的视力数据。(吴晶、李廷洲皆为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;葛亮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)
为助力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,“明汇·眼健康在线智能视力筛查系统”基于大数据采集和管理技术,已建设覆盖全国300个县市地区的青少年全流程近视防控平台,承担了妇幼保健、疾控筛查、校园视力筛查等各项任务。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互联网基层医疗课题任务,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质中心联合推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系统,进一步为青少年健康保驾护航。
“明汇·眼健康在线智能视力筛查系统”遵循各项国家近视防控指南:《国卫通(2020)1号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规范》、《国卫办(2018)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规范》 、《儿童青少年近视普查工作流程专家共识(2019)》 、《儿童青少年近视普查信息化管理专家共识(2019) 》 、《儿童青少年近视普查中检测设备和设置标准化专家共识(2019) 》 联合北大医学部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联合研发。
疾控筛查模块,按国家要求内置疾控问卷及相关筛查项目,支持快速录入数据并自动出具统计报告。数据可直接对接国家EpiData数据库。屈光筛查及数据录入效率高达20秒/人(传统筛查需120秒/人)。一人一档,筛查及院内数据对接,终生绘制视力曲线。筛查或就诊后,向家长发送科普或异常预警报告。筛查后即刻生成统计报告,为视力不良率超标地区预警并基于数据分析提供防控策略支持。
该系统由智能数据采集终端设备、大数据监测分析平台、AI中医体质辨识 三部分组成。
智能数据采集终端设备
明汇·眼健康在线智能视力筛查系统,参照《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规范》要求设计,符合GB 11533-2011国家标准,并通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矫准认证。包含手机端智能视力、屈光检测数据采集模块与及PC端数据终端查询模块,可与多种电脑验光仪、视力筛查仪对接,实现“筛查-建档-查询-统计-随访”全流程电子化管理,支持分权限、多级别管理,不仅极大地提高筛查、监测工作的效率,还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视力健康电子档案,实现一人一档,跟踪监测。同时,可以根据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个性化随访管理,将近视防控工作落到实处。
除视力外,系统支持各项其他设备数据采集,如验光仪、身高体重仪、生物测量仪等。
大数据监测分析平台
数据详情可按视力一级预警、二级预警、三级预警,屈光异常等分类搜索,批量发送邀约到院,可按疾控数据格式导出,自动生成统计报表,可在线发起远程会诊。
家长手机端可查看筛查报告,查看健康档案,查看视力及屈光曲线,可做体质辨识检测,查看检测报告及健康科普。
AI中医体质辨识
儿童中医体质辨识系统是依据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医大师、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,将儿童体质分为平和质、气虚质、阴虚质、阳虚质、痰湿质、湿热质、血瘀质、气郁质、特禀质九种。其中平和质为健康体质,其他八种为偏颇体质。偏颇体质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,也会对眼睛的发育产生影响。了解学生的体质,才能够有的放矢,合理调养,达到强身健体,保护视力的目的。
全国儿童青少年中西医结合近视筛查及防控系统
试用申请:
134#8867#5346(周经理)
010-53350338(总机)